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意见
2018年10月20日 字体:[ 大 中 小]
辛政字〔2018〕18号
辛集市人民政府 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意见》(冀政字〔2018〕34号)和《辛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辛集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辛政字〔2018〕11号),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全面提升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现就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为核心,坚持特色化、品牌化、产业化、专用化发展方向,加强政策引导,集中资源要素,完善市场机制,推动传统农业向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转型升级,加快辛集生产向辛集特产、辛集产量向辛集质量、辛集产品向辛集品牌转变,构建更高质量、更强竞争力、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农产品供给体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优质农产品需要。 (二)基本原则 规划引导,科学布局。结合土地等自然资源和生态条件,规划一批特色主导产品适宜发展区。瞄准市场需求,规划竞争力强、经济效益高、带动作用大的农业特色产业,引导资源要素聚集,协调各方力量深度参与,建设特色产业优势区和集聚区。 大小兼顾,利益共享。根据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差异,既支持农业特色产业生产向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也兼顾一家一户小农生产的利益,引导农民以多种方式参与产业链各环节。 质量第一,品牌为先。用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等理念改造传统农业。针对产业链各个环节,推行全程规范化生产,建立追溯制度。立足区域资源特色,准确定位品牌发展战略,培育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名牌优质产品等,提高特色农产品核心竞争力。 龙头带动,融合互促。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同构供应链、产业链、物流链和价值链,形成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上下游紧密协作的生产经营群体,提升市场竞争力。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绿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资源保护和废弃物治理同步推进,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产业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到2022年,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农业增加值50%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0亿元。农业特色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75%以上,区域公共品牌达到5个,特色农产品占种植面积20%以上,特色蔬菜和果品面积占40%以上,特色畜产品产量占10%以上。 具体目标: 1.到2022年,全市蔬菜种植总面积由目前的17.79万亩发展到26万亩,无公害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16万亩。其中设施蔬菜达到11万亩,塑料大棚达到3万亩,日光温室达到2万亩,新增温室大棚2000个。蔬菜总产量达到160万吨以上,总产值达到21亿元,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50%,农民依靠蔬菜种植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不断完善壮大市场流通体系,扶持蔬菜龙头经济组织和加工企业发展,提高蔬菜生产的附加值和出口创汇能力。 2.到2022年,预计畜牧业产值(可比价)达到40.6亿元,全市肉类产量9.15万吨,禽蛋产量19万吨,奶类产量8万吨,产业化经营率达到80%以上。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畜禽良种水平、动物防疫水平、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污染源防治水平居全省领先地位,畜牧行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基本形成美丽生态绿色发展方式、种养结合绿色发展机制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形态。 3.到2022年,全市果品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其中优质梨果面积25万亩(含优质密植梨2万亩),总产量85万吨,果品产业链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无公害果品生产覆盖率达到80%以上,培育1个辛集特色果品品牌,农民依靠果品业收入人均达到4000元以上,保持我市果品产业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二、区域布局和发展方向 (一)种植业区域布局和发展方向 1.依托辛集市马兰现代农业园区,大力推进节水小麦育繁推一体化基地建设。以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为基础,以中国农科院、石家庄市农科院等17家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以马兰农场和河北大地种业研发基地为主体,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实现以节水小麦育种为核心、玉米青贮及全程社会化服务为两翼的新型现代化主粮种业产业园区,创建河北省小麦、玉米产业化新模式,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新动能。具体包括: (1)以科技为先导,引入10家以上研发机构,发挥院士工作站及科研合作优势,打造3000亩科技先导型现代节水农业核心区。 (2)以品牌、质量农业为引领,培育、引进5家以上产业龙头企业,形成3万亩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产业聚集区。 (3)以节水小麦为核心,创建可复制、可带动的节水、绿色、高质量产业结构调整新模式,形成20万亩的辐射区,推动华北地区现代节水农业发展。 (4)打造3支团队:科技创新研发团队、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团队、新型职业农民团队。 (5)建成6个基地:河北省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北方节水小麦育繁基地、玉米粮改饲产业基地、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展示基地、农业科普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 2.依托辛集市万隆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实力,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按照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产业升级的发展要求,以田家庄乡东张口村为核心,大力发展平菇、香茹、大球盖菇、黑木耳、毛木耳等食用菌种植,通过“五位一体”(企业+科研+政府+基地+农户)和“六统一分”(统一棚室、统一菌种、统一菌袋基料、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户管理出菇)的生产经营模式,力争到2022年我市食用菌种植规模达到1800万棒,日产菌棒20万袋,年秸秆消化能力6.2万吨,使全市林果资源转化为食用菌产业的优势资源,实现每亩林地年增收万元以上的发展目标。 3.依托辛集市方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发展以草莓、甜瓜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以张古庄镇为核心,大力发展草莓、甜瓜轮作种植模式,着力提升设施农业种植效益。通过千亩果蔬无公害基地建设和温室大棚升级改造工程,不断提升园区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吸引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加入到无公害蔬菜生产中来,力争到2022年辐射带动周边8个乡镇52个村6800余户菜农发展温室大棚,总规模达到2万亩以上,每亩大棚年可增收5000元。 4.依托旧城镇韭菜协会,大力发展无公害韭菜种植。2018年—2019年,完成辛集韭菜地理商标的注册,同时结合技术部门及相关高校专家,改善韭菜籽种,从产量、品相、口感、无公害等多方面研究出更加专业有效的整套种植技术进行推广。2020年—2021年,扩大韭菜种植面积,2020预期目标达到6000亩以上,2021年预期目标达到2万亩以上,同时延伸韭菜销售链条,建设韭菜产品加工企业。2022年,依托旧城镇韭菜的品牌效应,在旧城镇政府驻地建设大型蔬菜、果品批发市场。 (二)畜牧业区域布局和发展方向 壮大龙头企业。依托河北正农牧业有限公司,扩大我市深县猪特色产业,开发“牧安”、“宝蓄黑猪”深县猪肉品牌,打造成为全省、全国知名的行业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力争建设2-3个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畜产品加工项目;突出抓好辛集市深县猪种质资源场建设,到2022年深县猪种质资源场母猪存栏达到300头,年可提供深县猪种母猪2500头,商品猪7000头。 加快推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良种化。到2022年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0个以上,占全市规模养殖的三分之二,完成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单位从20家增加到30家,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单位从6家增加到13家;猪、鸡、奶牛、肉羊等主导产业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8%、100%、100%、87%。 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完善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全面推行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用药用料登记制度、休药期制度、检验检测、标识管理等制度,保证畜产品质量全过程可追溯;大力规范生鲜乳收购秩序,提高奶牛养殖场(小区)、奶站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大畜产品抽检力度,扩大监测覆盖面,主要畜产品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检测不合格查处率达到100%。 壮大兽药、饲料产业。推动“粮改饲”种植结构调整,到2022年,全市年全株青贮能力达到13万吨,青贮玉米种植达到5万亩;兽药生产和经营企业全部通过GMP和GSP认证;加强兽药、饲料质量监控,兽药、饲料抽检合格率逐年提高。 (三)果品业区域布局和发展方向 适应国内外高端市场特定产地、特殊风味需求,发挥我市梨、葡萄、桃等传统果品生产优势,降成本、提质量、增效益,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轻简化外向型基地,逐步淘汰低质低效和非适生区产能,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在马庄、新城、田家庄、旧城等乡镇发展优质梨出口基地10万亩,在王口、马庄、新城、田家庄等乡镇发展优质密植梨基地2万亩,在张古庄、南智邱等乡镇发展优质葡萄基地2万亩,在前营、和睦井发展樱桃、桃、杏等休闲采摘基地1万亩。 三、重点任务 (一)特色农业重点任务 1.扩大设施农业规模。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优化设施结构,创新设施模式,提高设施生产能力。 2.抓好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建设。在优势产区,扶持发展一批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以农户为基础、基地为依托、企业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进一步规范对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加强组织制度、财务制度、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帮助其不断提升质量,增强联动能力,发挥带动作用。要确保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合理利益,鼓励加工企业和合作社通过订单收购、建立风险基金、参股入股等形式与种植户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地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3.完善市场体系。根据生产区域,优化批发市场布局,突出抓好产地市场和田头市场建设。创新交易方式,积极推行远程交易、网上交易、集中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型交易方式。推进市场改造升级,完善市场经营体系,确保公平、公正交易。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市场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培育市场主体。不断探索新型营销方式,推行无公害特色农产品在大中城市的配送、直销和连锁销售。 4.争创名牌产品。对于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在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农产品,扶持和鼓励公司、企业、合作社等组织申报名牌产品,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其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抓好产地环评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无公害农产品申报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通过提升特色农产品品质,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5.保证质量安全。强化产地环境认定,全面开展环境评价,未达标土地不准种植特色农产品。强化投入品监管,积极推广环保、安全农业投入品。强化标准化生产,完善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大规模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强化农产品质量监控,选择重点乡镇、批发市场、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检测点,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强常规质量检测,开展风险分析预警,全面掌控特色农产品质量。 (二)特色畜牧业重点任务 1.围绕优势产业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按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发展生态畜牧业、清洁畜牧业、循环畜牧业,促进种养循环,农牧结合。生猪、家禽、肉羊产业要稳定数量,提高质量;奶业要加强高产优质奶牛基地建设和智能牧场建设,形成高产优质奶牛核心群。要针对不同乡镇的优势,形成区域性畜牧产品集中生产区,促进畜牧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2.加快推进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环境生态化、经营产业化。 (1)做大做强畜产品加工行业。认真落实国家相关优惠政策,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重点扶持建设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规模大、起点高的畜产品加工项目。 (2)强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鼓励规模养殖场(小区)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装备和机械化水平,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每年建成5—1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推广农牧结合模式,鼓励建设家庭牧场,以适度规模替代散养,建设现代化智能牧场,为向现代畜牧业迈进奠定基础。 (3)大力推行畜禽粪污治理,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实现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形成集中处理中心治理面,规模场改造提升治理点,养殖小区治理片,集粪污收集、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为一体的覆盖全市的粪污治理长效机制。 (4)建立健全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体系。切实抓好无公害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和产品质量认证工作,重点抓好畜禽投入品管理,对已获证单位加强监督。对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行备案制度,强化畜禽养殖场档案管理。 3.提高畜禽良种供应能力。按照良种繁育规划,合理布局,构筑符合生产需要的蛋鸡父母代、商品代,打造生猪纯种扩繁、三元杂交商品猪等良种的配套生产体系。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和培训,健全配种服务体系,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以奶牛、优质瘦肉型猪、蛋鸡、肉羊为主的畜禽良种工程。使荷斯坦奶牛、海兰蛋鸡、杜泊绵羊和长白、大白、杜洛克猪等成为我市主养品种,良种效益成为我市畜牧业增效的主导因素。生猪产业重点开展正农、辛安、鸿安等种猪场建设,提高供种能力。大力开展牛场信息化建设,培育高产奶牛群体,提高单产水平,加大性控冻精应用推广力度,实现我市奶业跨越式发展。 4.搞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推行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实现执法与服务相分离;加强动物疫病的预防监测预警预报,构建和完善市、乡、村、场四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重点建设市级实验室、村级标准化兽医室、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兽医室,提高动物疫病检测能力。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建立和完善畜禽标识及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加强兽药质量和兽药残留监控,强化动物卫生执法监督,实行官方兽医制度,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提升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工艺技术水平。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能力,市、乡两级要建设好动物防疫应急物资储备库。要建立完善动物防疫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5.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市、乡、村(企业)三级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市、乡两级要全部建立监管和监测机构,专门负责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村级防疫协助员承担质量监督员的职责;督促和引导畜产品生产企业(包括畜禽屠宰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批发市场设立自律性畜产品质量监测机构或委托有资质的监测机构,对其生产、销售的畜产品进行抽查监测。提升市级检测机构建设,建立职能明确、反应快捷、设备精良、技术先进的市级质量检验监测中心,实现畜产品的优质化和安全化。 6.多措并举,发展兽药饲料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兽药生产企业,严格执行GMP各项管理制度,全面实施兽药经营企业GSP认证,实施规范管理。引导规模养殖场进一步规范兽药使用,加大对规模养殖场兽药及兽药残留监管力度,提高检测合格率。引导饲料企业走集团化、规模化发展之路,强强联合,建立新型的企业集团。扶优扶强,支持企业引进先进设备按高标准改建、扩建,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鼓励和支持饲料生产企业、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强饲料科技创新和攻关,研制开发安全、高效、无残留、无污染的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新产品,创饲料名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特色果品产业重点任务 1.优化品种结构。一是稳定黄冠梨种植面积,努力在提质增效方向求突破。二是调增鸭梨面积,全力打造鸭梨生产新优势。三是引进推广在我市适生、表现良好的秋月、新梨7等梨果新品种,试种性状优良的西洋梨品种,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2.扩大基地规模。一是鼓励企业家、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以整村或成方连片等形式,发展适度规模化梨园,力争2018年内新发展千亩以上规模基地5家。二是依托我市梨树资源和田家庄、南智邱、马庄、前营等乡镇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鼓励引导果农大力发展林菌、林药、林养等立体种养模式,拓展梨果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3.实施果树植保社会化服务。探索推广果园植保社会化服务模式,依托绿苗植保服务站,将农药生产厂家、果园机械生产企业、植保服务组织有机结合,成立果树服务组织,为果园提供施肥、喷药、病虫草害防治等统一的专业化服务,实现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 4.积极发展梨果电子商务。依托辛集市汇策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建设梨果电子商务孵化中心,选择一批果农进行集中培训,由汇策公司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网上销售。同时,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农超对接等新型梨果营销模式,努力拓宽销售渠道,不断提高我市梨果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 5.强化品牌建设。大力实施梨果品牌创建行动,引导梨果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树立品牌化生产经营理念,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省名牌产品,争创“辛集鸭梨”、“辛集黄冠梨”区域公用品牌。在国际皮革城及高速服务区、高铁站、火车站等出入市口竖立“梨果之乡”宣传标志。组织优质梨果参加各类展销会,召开优势产品新闻发布会、产品推介会,大力推介展示我市梨果品牌,真正做到靠品牌开拓市场、靠品牌提升档次、靠品牌提高效益。 6.开发旅游产业。依托柳润庄园、欢乐谷、千园博翠、百年梨园等现有旅游资源,通过举办梨花节、采摘节等一系列活动,打造一批集生态文化、旅游观光、生活体验于一体的梨果观光采摘基地。深入挖掘梨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梨果产业内容,依托千园博翠建立梨文化博物馆,为旅游业增加文化元素。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任组长,政府办分线副主任、农牧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市农牧局、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水务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环境保护局、市联社等单位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和管理全市特色产业发展工作,解决特色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牧局,由农牧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也要成立由乡镇长任组长的组织机构,确定专人负责,把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作为包村干部的考核内容。同时建立健全各类农业特色产业行业协会,在产销衔接、行业自律和协调价格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加大政策支持。从2019年起,市财政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支持和鼓励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施农业,鼓励经商大户采取合作、参股、独资、承包等形式参与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三)完善服务体系。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不断加强特色品种选育,研究集成配套技术,提高特色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建立与特色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农技推广联盟,支持农业科技人员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进一步完善经营性服务,加快培育农机作业、统防统治、集中育苗、加工储存等生产性服务组织。 (四)加强检测监控,管控好特色产业发展。市农牧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环境保护局等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要把加强蔬菜质量安全当成重要任务来抓,严禁使用不符合质量安全生产标准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投入品;对特色农产品产区、市场、超市等要加大质量检测力度,对未达到质量安全标准的特色农产品严禁上市销售,确保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加强宣传发动,引导好特色产业发展。农牧及宣传部门、各乡镇要把宣传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大力宣传特色产业对农民增收的重大意义。积极选树优秀典型,广泛宣传他们的经验和做法,要让农民真正认识到发展特色产业是一条发家致富的有效途径,充分调动乡村干部和广大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农民自愿发展、加快发展。
辛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0月11日 |